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探索实践,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下好同步推进“先手棋”
思政课建设如何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天津始终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8年,由南开大学牵头,成立了“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专门组织编写“‘三进’教学指导方案”。
近几年,这套“‘三进’教学指导方案” 不断修订完善,实现了大中小学各学段15门思政课全覆盖,成为天津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品牌。
2024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三进”教学指导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方案”)修订工作启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介绍:“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常讲常新,这样才能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思想疑惑,所以,及时修订教学指导方案尤为必要。”
教学指导方案修订完成后,各负责牵头修订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还会组织开展培训,促进编者和使用者深入交流,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理解、使用相关教学指导方案。
教学指导方案最终要应用到思政课课堂上。
天津探索构建了“1+N+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1”是指在全学段开设公共必修课,“N”是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设系列专业必修课,“X”是指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开设系列选修课),全面深入推进“三进”工作。
以天津大学为例,在全校范围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共必修课,在不同学院开设8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业必修课,在全校范围开设15门以“四史”为核心的选修课,“1+N+X”课程体系建设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由5位校领导组成小组,全程负责一个班次整个学期的公共必修课的讲授工作;同时,在一些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突出工科特点,注重运用新技术,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体验教学有机融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宇介绍。
在搭建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发挥校内专家指导作用、组织集体备课会、支持教师录制慕课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使每一堂思政课都成为精彩一课。“今年以来,我校就组织了多场集体备课会,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教材编写组成员、全国教学名师、教学一线青年教师等,群策群力共同磨课,大家收获都不小。”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柳兰芳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让学生对思政课更加“走心”,做到“真正明白”,天津大学还实施了思政课程“授课小组制”改革,由思政课教师、学院(部)学生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共同组建授课小组,发挥思政课教师与教工队伍的协同作用,广泛关注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与问题,使课程真正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一直强调的重要内容。”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鹤说。
绘就大中小一体化“同心圆”
“坚持党的领导”是思政课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如何让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学深悟透这一重要主题,真正入脑入心?
5月28日下午,由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牵头,来自部分区教师发展中心、大中小学校的教研员和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坚持党的领导 培养时代新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备课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真正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实现的必然路径。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阐明了意义、指明了方向。5个月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迅即出台,一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路径被清晰划定。
五年来,天津先后出台《深化新时代天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举措》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位统筹推动一体化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纲举目张下,天津大中小学思政课按下了沟通互联的“加速键”。
“我们重点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打磨示范课、教学研讨、学术讲座、教师交流、专题培训、资源共享等内容开展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真正坐到一起,打破长期以来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互不了解、互不沟通、互不交流的状态,改善以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的状况。”联盟主要负责人、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介绍。
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组织的一场集体备课会,在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举行
与此同时,天津还在全国率先设立16个区与高校共建的思政课协同创新基地,组织全市1400余所中小学校与高校签约共建,联合开展课程开发、集体备课、教改研究等。依托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网上资源共享平台,近千个优质思政课教学案例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云端”共享;1万平方米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大中小学思政实训基地和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主题教室,为各学段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支撑。
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中,联盟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定期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示范课为核心的“2+X”教研模式,开展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教学实践,纵向打通各学段隔阂。
“以‘生态文明’这个主题为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偏好、认知风格、学习速度、能力倾向和需求愿望,我们组织教师们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设计教学内容。”朱新华介绍,小学侧重讲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初中围绕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理念来讲,高中重点阐释“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内涵,大学则围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来讲,“这样就能循序渐进地更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道德情感、思想基础、政治素养和使命担当。”
目前,天津已建立起校际贯通、区校协同的“横纵网格”协同运行机制,横向上,全市各市级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思政工作研究基地等教研平台联合,实现教研资源优势配置;纵向上,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龙头,统领中小学全员协同参与集体备课。
202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公布了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名单。由天津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功获批,成员单位包括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平区教育局、河西区教育局等12家单位。
共同体建设期间,天津科技大学强化项目化、制度化精细管理,确保常态化推进、做深做实、落地见效。前期在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接下来,我校将进一步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以有组织的科研推动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天津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白海力表示。
跑好思政育人“接力赛”
能否找到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让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有机衔接起来?
在市教育两委的领导下,天津外国语大学迈出了创新一步:联合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等33所中小学校,于2020年成立“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以下简称“一体化联盟”)。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世代连家带眷挤在一条船上的生活吗?”
“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就有这样一群人,得益于当地的‘造福工程’,这些船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回想起自己为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四年级学生们讲述《一条小木船》故事的经历,已经从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的苏都娜记忆犹新。
把大学生请进中小学思政课的课堂讲授思政课,这是一体化联盟的一项有益尝试。
一体化联盟将着眼点放在了实践教学上,探索开展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一体化教学活动。“朋辈教育是一体化联盟开展实践教学的鲜明特点。”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郑海呐介绍,“大学生与中小学的孩子们之间年龄差距小,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点子多,思维更活跃,所以我们尝试让大学生首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
为了把课讲好,天津外国语大学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组织该校15位教师带领20名学生,分5个路队奔赴延安、正定、宁德、福州、厦门、杭州、上海等地,实地探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工作过的地方,利用收获到的丰富详实的调研材料、生动鲜活的采访案例,精心打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示范“金课”。
一堂相对成熟的思政课,从“生活”到走进课堂,中间要经历重重打磨和考验。
以讲述福建省宁德地区“连家船民脱贫致富”故事的《一条小木船》这堂课为例,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苏都娜以木船模型为引子,同时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和音频、视频,并设计了互动小游戏的环节。
“连家船民过去很辛苦,但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过上了好生活。我们也要向美好的未来前进!”故事讲完了,孩子们道出了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
让大学生在思政课上“唱主角”,不仅能有力补充中小学思政课的师资力量,在备课过程中,大学生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这种授课方式对各学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特色载体和平台建设对一体化联盟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前不久,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的展示教学区,该校求索荣誉学院财务管理(英语)专业的学生陈慕瑶以《天津抗洪:责任如山,众志成城 VS 美国夏威夷救火:姗姗来迟,束手无策》为题,为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外大附校”)和天津外国语学校南普小学(以下简称“南普小学”)的学生们现场讲授中外抢险救灾的比较案例。
2023年,天津外国语大学立足自身外语特色优势,建立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以“融通中外、数智赋能、共建共享、实验创新”为建设理念,实验室精准聚焦中外民主政治比较、中外生态治理比较、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等5大版块,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中美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比较”“中日地震灾后重建比较”……超过100个案例能够使学生们在比较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
这些案例的总结分析,很多都是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共同完成的。“每个学生在大三的时候都会提交一份中外制度比较的案例作业。”打开“超星学习通”APP(应用程序),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军就能看到学生们在线提交的作业。“5至6名学生为一组,从案例选取到素材选择再到对比方法,指导教师都会从中给予帮助。我们从这些作业中选取较为优秀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并将其纳入实验室案例,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高立军介绍。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前来参观听课的学生,无不发自内心地感叹。目前,该实验室已接待大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成为一体化联盟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如今,一体化联盟已辐射天津市、河北省和新疆和田等地的33所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在探索全学段“协同作战”的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