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云”端新入职教师培训会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0-04-07 文章访问量:
战“疫”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精神,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4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腾讯会议形式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会议除2019年以来新入职教师外,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全体成员等四十余人共同了参加培训会。培训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主持。
培训会从两个层面进行。朱新华院长首先从学院历史沿革、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研究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举措。之后班子成员从工作角度分别从意识形态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对新入职教师在政治、师德、业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师层面,四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李玉环教授从思政课教师信念信仰的角度做了主题分享,一是坚定信念。讲思政课是重要的工作,不是因为重视而重要,而是因为重要需要重视,无论何时何事都不能改变对其重要性的坚定信念,上下求索、不负国家不负自己。二是坚强自我。思政教学中不仅效果与初心合拍不易,过程与结果往往难以同频共振,这需要老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历经艰辛,才能越来越接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境界。
刘阁春教授从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角度,指出思政课教师要保持政治定力,严守业务和政治纪律,高压线不能碰,底线不能逾越;坚持做高质量科研,做学识渊博的引路人;坚持专业知识向思政课教学转化;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坚持讲透内容为王,改革方法为体;注重教态仪表着装不可轻视。
闫翠娟副教授分享了《做科研的“四忌”“四宜”》心得体会,一是忌打游击战,宜打阵地战。做科研就要集中优势兵力打阵地战,选准方向,锲而不舍地精耕细作。二是忌隔岸观火,宜纸上谈兵。做科研要勇敢地试水、下水,多写、多练,才能提升科研水平。三是忌单枪匹马,宜并肩作战。做科研要组成科研团队,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四是忌分而治之,宜统而化之。实现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相互支撑。
安雅琴博士谈到,思政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把握住课程内容、好奇心和师生关系这三个要素。三者的关系类似于金字塔,课程内容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教学的导向,好奇心和师生关系处于底部,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在备课中还需以学生为目标群体,围绕评估、设计、反馈、迭代四个环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新入职教师孔维明老师谈到,此次培训本人收获颇丰,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作为初入马院的青年教师,必须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必须增强思政课程自信,必须实现素质能力自强,才能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崔文法老师谈到,疫情防控时期,学院组织的“云”端新教师培训会,不仅给带来了教学科研的“秘籍法宝”,还送来了成长成才的“神兵利器”,让我们新入职教师收获满满。隔着屏幕依然能感受到马院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坚守和信心。通过学院班子和四位老师的讲述,让我深感成为马院人之荣耀,深感讲好思政课之责任重大。
做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是学院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认真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努力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营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