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按照学院2021年为"改革创新年"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议精神,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基本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主渠道和多途径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积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努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2.5学分,40学时,第1、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学分,40学时,第1、2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5学分,40学时,第3、4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5学分,72学时,第3、4学期;
《形势与政策》,2学分,32学时,安排在第1-8学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学分,32学时,安排在第4学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性必修课
《党史》,1学分,16学时,2021-2022-1学期起本科学段开设;
《新中国史》,1学分,16学时,2021-2022-1学期起本科学段开设;
《改革开放史》,1学分,16学时,2021-2022-1学期起本科学段开设;
《社会主义发展史》,1学分,16学时,2021-2022-1学期起本科学段开设。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个性化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学分,32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1学分,16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中国传统文化》,1学分,16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中国哲学智慧》,1学分,16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1学分,16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国史概要》,1学分,16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中华饮食文化》,1学分,16学时,本科学段开设;
其他课程,本科学段开设。
三、教学工作改革行动方案
学院坚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着力解决教学工作改革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改革创新合力不凝聚问题;进一步优化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补齐技术能力短板,提高教学效果;解决课程改革导向不明晰,特色成果产出不足,课程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具体行动方案如下:
(一)课程教学改革
破解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低效困境,着力推动专题/主题教学改革,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变。
1.推动专题/主题教学改革
打破以往理论教学按教材章节体系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以及实践教学各行其是,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的教学活动,组织各门课程细分若干教学专题/主题,推行专题/主题式教学。组建专题/主题教学研究团队,从事相关专题/主题理论与实践研究,参与课程建设与成果分享,并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提交工作简报和教学设计方案至所属教研室,转至学院备案。条件成熟的课程可以推动组织专题/主题教学研究团队成员的横向联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试点探索教学团队式课程教学。
2.推动教学新模式改革
为了更好地坚持理论传输,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学院决定积极推动新一轮教学改革,鼓励和支持探索混合式教学、"教师精讲+研讨释疑+案例分析"教学等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突破我院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它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且也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有效手段。
1.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与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考核机制挂钩,推动多种类型教学团队建设。一是围绕课程规范化建设,组建专题/主题教学研究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二是围绕课程资源建设,组建课程建设研究团队;三是围绕特定教学任务,组建特色教学项目研究团队。
2.充分发挥校级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建设一批知识技能互补、梯队结构合理、力量聚合有效的教学团队。参与横向联合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建设研究团队和特色教学项目研究团队(包括教学创新模式改革实践),且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按实际贡献度作为该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考核"教学改革"指标项目基本依据。
(三)课程资源开发
在推动课程规范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案例库、试卷库等课程资源建设的同时,学院将着力推动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1."来之不易"系列视频教学资源
建设目标:四集45分左右教学视频
任务分配:"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组建特色教学项目研究团队制作;"新中国来之不易",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建特色教学项目研究团队制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建特色教学项目研究团队制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组建特色教学项目研究团队制作。
完成时间:2021年5月底
2."青年百问"系列微课
建设目标:100集1--3分钟的微课
任务分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个教研室依据本门课程分别提出25个问题,并制作完成。
完成时间:2021年5月底
3.《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革开放史》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目标:提交个性化课程申报材料,完备课程教学课件、案例、视频资料等资源
任务分配:《社会主义发展史》,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组建课程建设研究团队承办;《党史》和《新中国史》,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建课程建设研究团队承办;《改革开放史》,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建课程建设研究团队承办。
完成时间:2021年5月底
4.《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目标:课程教学参考、平台项目课件等
任务分配:"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化教学研究团队承办。
完成时间:2021年6月底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年2月24日